(资料图片)
原标题:加强电信网络 诈骗犯罪的实证研究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尽管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且危害严重,但笔者检索调研发现,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尚不够深入,当前法学理论领域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研究主要基于规范法学研究范式,其研究重点在于解决对犯罪人的刑事惩罚问题,对如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生、怎样发挥被害人在犯罪预防中的作用等研究较少。
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指导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实践,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不少公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尚停留在传统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贪婪导致受骗”的经济利益解释层面。不可否认,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的大部分犯罪分子是以非法获利为目的,但也存在小部分人员是因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发布的虚假招聘信息才误入其中,他们一开始仅仅是为了求职、找工作。同时,相当一部分被害人上当受骗,将财产交予犯罪分子处分,并不是因为个人贪婪妄图获利,例如遭遇“公检法诈骗”或者“冒充领导诈骗”,被害人是基于“权力机构”“权威部门”的强制力威慑而交付财产;再如一些以婚恋为名义实施的“杀猪盘”电信网络诈骗,被害人则是基于正常的交友需求被骗。
其次,规范法学研究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定罪量刑问题,对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指导价值较低。目前看来,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主要是采用刑法第二百六十五条诈骗罪、第二百八十七条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罪名进行治理,对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共犯责任认定、电子证据能力、证明责任等方面,而这些研究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是普遍性问题,主要采用的是规范性研究方法,是为司法机关定罪量刑进行服务的。从实证层面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特殊性的研究较少,就如何有效减少电信网络诈骗的研究更少。
最后,电信网络诈骗涉及专业技术知识,这些知识并非一般人员能够掌握,这就导致理论研究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认识和相应预防机制难以匹配。例如使用改号软件程序拨打被害人电话,改号软件运行数理逻辑是什么、改号软件有哪些功能?回答此类问题,需要研究人员具备专业的计算机以及通信知识。而且,预防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一项复杂工作,既是法律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打击治理这项犯罪不仅需要新的技术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多方主体的认识和态度。
由此可见,当前有必要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人和被害人的实证研究。如果对一个犯罪现象没有深刻的理论阐释,那就说明对此种犯罪现象的本质研究不够全面和深入,由此得出的结论必然难以指导犯罪预防的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及其关联群体的叙事性研究,丰富反电信网络诈骗的实证叙事,引起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更大重视。同时,有必要加大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司法宣传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持续发布典型案例形式,将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有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通过融媒体进行深入、广泛、有效地宣传,警醒群众;另一方面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犯罪成本,从而达到制度性预防效果,让行为人“不敢骗、不能骗、不愿骗”,从源头上减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治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法学博士)(王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