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粤港澳大湾区需加强推广通用语言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 (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相比,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多样的语言和文字。语言、文字的多样性虽然能带来多样的经济机遇,但也较容易引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冲突,影响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的融合与发展。未来要更好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应考虑优化相应的通用语言和文字政策。
(资料图)
相比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的通用语言和文字是英语,日本东京湾区的通用语言和文字是日语,粤港澳大湾区在语言上,不仅有普通话和多种粤方言,还包括英语、葡语。在文字上则有简化汉字、繁体汉字、英文、葡文等。
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文字的多样性,过往产生了不少经济和社会、文化价值。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港澳地区凭借英语、葡语的优势,积极发展与英语国家、葡语国家的经贸关系,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甚至成为国际经贸中心。而粤语影视作品、流行歌曲等文化娱乐产品,不仅风靡全球,也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此外,粤方言中的广府话、客家话和潮汕话等,更是海外逾千万华侨华人的母语,成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连接祖国的精神文化载体。
然而,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也较容易引发经济、社会的冲突。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加拿大、印度等双语、双文或多语、多文的国家和地区,由于语言和文字的不统一,都有影响经济发展甚至引发局势紧张的先例。又如有24种官方语言和文字的欧盟,由于语言和文字的多样性,就像马赛克拼图一般,欧盟各成员国多年来一直难言做到团结一致、行动一致,勿论更深程度的一体化发展。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各项建设都进入关键阶段,沟通和合作的深度在不断增加,内部多样性的语言、文字矛盾也由少增多,诸如近日国泰空姐歧视非英语乘客事件,就是语言带来社会矛盾的一例。
如何处理粤港澳大湾区多语言、多文字的使用问题,不仅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发展,也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稳定和深度融合,深值各界重视。
从历史上看,自秦朝以降,历朝历代均重视使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如秦朝统一六国之后,面对“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情况,遂将大篆简化为小篆在全国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以此团结各族、通畅政令。如今,统一的语言文字也愈加成为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安全资源和战略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要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因此,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尤其是在港澳地区更多地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融合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对于未来要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分享国家发展红利的港澳地区而言,除了继续保持并加强英语和葡语的优势之外,更应考虑进一步推动在政府、各商业机构、学校等场所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尤其是在正在规划建设中的香港北部都会区,未来要透过加强深港合作发展,发挥国家发展战略中的独特优势,更应考虑因势利导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简体字)的使用作为首选,积极营造好在更多场合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机制,但同时也不排斥粤方言和英语能力在该区域的使用和发挥。
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文字的多样性,既可成为发展的利器,但也易成为阻碍经济发展、激发社会矛盾的不确定性因素。
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的,因此需要保持英语、葡语的优势。但粤港澳大湾区更是中国的,更加需要建立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简体字)的机制,以此为建设成为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奠定良好的基础。
(梁海明,作者是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