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I 成了全球热门话题。
(资料图)
从问答聊天,到搜索制图,都引起了热议。
大家发出惊叹的同时,心底也产生一股深深的隐忧:
以后该如何分辨 AI 制图的真假?
之前,就曾有人利用 AI 技术深度伪造了一系列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演讲视频,让人难辨真伪。
更有不少人,已经在用 AI 技术进行不法的勾当。比如,利用 AI 伪造并贩卖淫秽视频。
受害者不仅仅是明星,还有很多网红,甚至是素人。
最近的一部新剧,就拍出了令人恐惧的 AI 伪造技术。鱼叔连刷几集,瑟瑟发抖。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它——
《间谍兔洞》
Rabbit Hole
这是一部商业谍战剧。故事一上来,就是各种烧脑的真假戏码。
一家酒吧里,主人公正在观看球赛。
此时,一个西装笔挺的男人,急匆匆地要求店员换台。
再三请求之下,电视切换到新闻频道。正在播报的是,东京股票暴跌的消息。
男人立马感到大事不妙。
打了个电话,指示抛售全部持股。
可到了第二天,却发现并没有发生所谓的抛售事件。看到那则新闻的,只有那个男人自己。
他成了第一个抛售股票的人。
之后,股市动荡,企业市值大跌,损失惨重。
估计大家猜到了。这一切,都是利用技术手段造成的。
剧中的 AI 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实时改变电视信号,干涉手机短信,甚至是完全操控手机。
这部剧,正是讲述了网络时代下的各种商战黑科技。堪称一部「网络科技的反面教科书」。
除了利用深度伪造的假新闻。剧中还有对各种技术的利用与防范。
比如,无处不在的摄像头。
隔墙有眼,不能多言。
老大哥正在看着你。
再比如,在线交友。进门的那一刻,AI 就能帮你精准匹配到共处一室的那个人。
你丝毫不会觉得刻意,只会认为是天降桃花。
还有,大数据。剧中就拿脸书举例,先是提到脸书大数据技术的初衷。
为了让计算机能根据用户喜好更好预测他们的行为,从而不断完善计算机模型。
而随着大数据搜集信息的增多,整个模型不断进行优化。
10 次点赞后,模型预测准确度超过普通同事。
150 次点赞后,准确率超过父母。
300 次点赞后,能比用户老婆还要了解他。
对于洞悉其中技术原理的商人而言,大数据就是财富密码。他们可以利用社交媒体、数据库等多种渠道,利用那些信息赚钱。
诸如此类的技术运用,剧里还有很多。但,技术本身是无罪的,都是为了服务人类而出现的。
出问题的只有操控技术的人。
他们运用技术牟利,甚至用来干些见不得人的行当。
这样的人,才是最值得我们警惕的。
如果你是老美剧粉,想必已经对这部剧的主角感到眼熟。没错,他就是经典美剧《反恐 24 小时》的男主,基弗 · 萨瑟兰。
这部剧的形式非常新颖。时长基本对应故事的时间线。
每集剧情,只讲述一个小时。
一季 24 集,刚好讲完一天。
精彩的故事加上紧张的叙事节奏,让这部剧火遍全球,成为不少人的美剧回忆。
同时,也让大家记住了那个永远打不死的「小强」杰克 · 鲍尔。
因此,最近播出的这部《间谍兔洞》,也被不少人视作《24 小时》的另一重续作。
不同的是,这次他要应对的不是恐怖袭击,而是一场「金融商战」。主人公约翰,专职从事商业间谍活动。
带领一支团队,利用各种科技手段操控股票市场、进行企业破坏行动等等。
只要钱到位,什么都能做到。
假新闻、假身份、假信息,统统不在话下。
同时,他还能将手中的技术变成商业谈判的筹码。
预判企业的商业计划,继而渗透小组成员,模糊样本,误导数据,最终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
作为一名间谍,在自己的生活中,他也格外警惕。出门只带现金,没有信用卡。
只用一次性手机,上网不超过 15 分钟。
种种与世界格格不入的习惯,都是因为他对当下的网络世界有着极其清醒的认识。
一旦联网,各种信息就无处遁匿。
没想到的是,如此小心翼翼的他,还是栽了跟头。有一天, 他走在路上,一个抬头发现广告屏上正放着自己的照片。
新闻里的自己,已经成了一个被通缉的谋杀犯。
他立马回去找自己的团队。不料刚到楼下,就眼看着一场爆炸在眼前发生。
此时,远处的一个摄像头,静静地拍下了他的身影。
他转头想去找朋友一问究竟。朋友含糊其辞,眼神躲闪。
随后看了一眼手机,瞬间满脸煞白。
走上阳台,纵身一跳。
短短一集的时间,《间谍兔洞》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恐怖的故事。而之后的剧情,更有诸多反转,不断挑战观众的烧脑极限。
别说观众被一个个反转绕到头晕。
就连剧中角色都难以判断他人的身份是真是假。
约翰被污蔑杀死的那个人,竟好生生地活在家里。
一直纠缠在主角回忆中的亡父,突然「复活」,成了背后操盘手。
路边平平无奇的路人,扭头变身成心怀叵测的奸细。
最为讽刺的是,约翰对于网络的警戒,既是他的优势,也是他的劣势。为了躲避追查,他隐去了自己的一切痕迹。
但,越是没有痕迹,就越容易被捏造假新闻。
想要洗白自己,只能拿出藏在家里的古董电脑,主动和外界联系。
可见,如今的生活,离开网络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网络促进了人们生活的便利,但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问题。这是科技的矛盾之处。
现实中习以为常的一切技术,都有可能对人类造成反噬。
而《间谍兔洞》所做的,就是拉开帷幕,展现科技的可怕一面。
因此,整部剧在不断反转的紧张感之余,又给予观众最真实的惊悚感。
就像深不可测的兔子洞一样,既看不到头也摸不到边界。
《间谍兔洞》的故事主线其实并不复杂:主人公被栽赃陷害,继而要通过一系列手段挽回清白。
但特别的是,它用当下热门的网络技术做包装。
老酒装新瓶,同样有滋有味。
而观众的认可,无疑也是剧集质量的最好证明。
眼见未必是真。这其实可以作为整部剧的主题概括。
同时,也可以看作是《间谍兔洞》敏锐地抓住了隐藏在现实社会中的症结。
主演基弗 · 萨瑟兰曾这么评价本剧:
「这部剧向观众们展示了具有这种能力的人,会怎样操控信息来对付普罗大众。」
就连编剧和导演都公开表示,这部剧里有很强的「现实事件」做参考。
往大了看,用技术操控信息继而影响股票的事件,华尔街早有先例。就像之前的数字货币、「滴血检测」等,都堪称金融界的大新闻。
背后,都离不开那些操控技术的人。
往小了看,案例更多。大数据分析用户画像,早就不是新闻。
正是在这个技术下,普通人很容易陷入自己的信息茧房,与外界形成天然的壁垒。
又或是陷入「大数据杀熟」的陷阱,成为资本的韭菜。
更为普遍存在的,则是各种虚假信息。让人们对网络信息的真实度倍加怀疑。
久而久之,必然导致人们对于科技的怀疑与恐惧。
就像如今正快速进化的 AI,人们已经开始感受到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如何规范 AI 的使用,不让它误导大众,都或将成为未来的一大重要命题。
科技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看这部商业谍战剧时能够感同身受。
虚拟网络,早已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剧中的惊悚,也并非夸大其词。
它更像是一种警示——
信息过剩的时代,真相却愈发难觅。
全文完。助理编辑: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