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苇杭:谁谓河广,一苇以杭

中国青年报   2023-04-21 08:14:38

汪苇杭:谁谓河广,一苇以杭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罗希

“汪苇杭哥哥您好,我来自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北极星小记者团,我们班上有好几个同学想当医生,小记者们能线上采访一下您吗?”2022年6月,正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感染科肝病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的汪苇杭收到了一条特别的微博私信,“我们想请您回答一下,您为什么选择当医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医生?您可以给我们加加油、鼓鼓劲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类似这样的信息,汪苇杭几乎每天都会收到。两年前,一档聚焦医学生的职场观察类节目,让本硕博均就读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汪苇杭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在节目里,他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最看好的实习生,“我就对苇杭情有独钟。”陶勇说。

在网友眼中,他是温柔、谦逊、稳重的“知心哥哥”,从高考志愿选择到长沙美食攻略,他都会认真查找资料,专门写上一篇攻略进行回复。

汪苇杭 受访者供图

“该不该选择医学专业?”是汪苇杭收到过最多次的问题。于他而言,自己从医的理由似乎很简单。“最开始是因为听了家人的建议。”汪苇杭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他的外公是普外科的大夫,外婆是护士长,伯伯在泌尿外科,小姨则是一位眼科医生。“家里人极力想让我学医,当时的我还有一点反感,因为钟爱数学的我一心想去中国人民大学读统计学,希望能在金融界干一番事业。”在家人“世代从医”的期许下,汪苇杭最终选择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结果没想到一读就是13年,这个职业也确实非常吸引我”。

汪苇杭直言,刚上大学时,自己还有些“找不着状态”。憧憬着快速融入校园生活的他参加了学校里的很多组织,“羽毛球队、足球队,还担任着社团的外联部部长”。丰富的社团活动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直至期末才发现自己落下的功课太多,只能熬夜“加班加点”地补上。“那应该是我觉得学业压力最重的时候。”虽然通过了所有的考试,但汪苇杭觉得有点遗憾,“因为我的室友们都拿到了奖学金,就我没有。从那一刻起,我就决定一定要认真学习”。

在他看来,这段“修正自我”的经历与自己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实习的初期阶段有些类似。那时,“第四代湘雅传人”仿佛成为一把枷锁,让汪苇杭每一步走得都很缓慢。因打结、扶镜等环节表现不佳,他在手术中被带教医生批评并换下;但经过“每天学习打1000个结”的埋头苦练后,他就能以足够成熟和专业的姿态参与小儿肝移植手术。“我好像总是这样,每每进入一个新环境时,都要适应一段时间才能步入正轨。”

通过不懈的努力,汪苇杭也在课业中渐入佳境、连续两年专业排名第一、获得国家奖学金、被评为优秀毕业生……纷至沓来的各项荣誉塞满简历,考研时,他也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录取。“天赋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上限,但努力能决定一个人的下限”。

南京小学生写给汪苇杭的书信。受访者供图

汪苇杭直言自己身上有股“死磕”的劲儿,这股劲儿不仅体现在学习上。“就比如说我还在一直‘死磕’我的体型,千万不能胖。”汪苇杭表示,自己对于身材管理尤为看重,“我会让体重严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果超过了最大数值,我就会开始积极地调整饮食,以及提高健身频率,让体重回落到此前预设的范围里。”

他的生活里处处是这样的规划与要求。“在阅读量这方面,我也给自己一定的要求。比如每两个月要看完1本名著和3部有深度的影视作品。”每次的阅读过后,汪苇杭都会将其记录下来,“因为我觉得人一定要多看书,老祖宗们的智慧,是人生中一定要学的宝贵财富。”

事实证明,十年如一日,汪苇杭仍保持着严格规划时间的习惯,“我特别讨厌浪费时间,甚至到了很难享受假期的程度。”汪苇杭表示,如果自己在某一天没有学习、没有收获,他就会睡不安稳。“即便我躺在床上,也总会不自觉地认为这一天虚度了光阴。”

“这可能与我中学时受到的教育有关。”汪苇杭所在的长郡中学是湖南省首批挂牌的8所重点中学之一,坐落在长沙市区的五一广场旁,“我们中学周边算得上是长沙最繁华的地段之一,但我在上大学前,从来都没有进过五一广场,虽然以前每天上学都要路过,却对广场里好吃、好玩的东西一无所知,以至于大学同学都觉得我非常奇怪。”

在他看来,原生家庭的教育理念,也给他带来了一定影响。“我的母亲对我从来是批评式教育。印象最深的是,我被选为大学毕业晚会主持人。当时的我超级兴奋地邀请家人去观看,更是在结束后满眼期待地问我妈,我的表现如何,但她只是很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你应该笑得更多点’。”

“所以,我好像习惯了一直‘push’我自己。”汪苇杭希望对生活拥有更多的掌控感,“我时常觉得,我的努力还不够,我还可以做得更好,我什么都要做到完美。虽然在旁人看来,可能会觉得我的生活有些枯燥和机械。”但汪苇杭并不认为自己过得非常辛苦,“我觉得如果我不这么过的话,反倒会不自在。”

“医书不熟则医理不明,医理不明则医识不精,医识不精则临证游移。”在汪苇杭看来,医学是极其严谨和注重基础的学科,保持健康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多学一些,“医学的课本,在所有专业里最厚,光《内科学》就有160万字,《红楼梦》难读,其实只有73万字。还有每年更新的指南和大量前沿文献要看。不喜欢读书的人,是当不好医生的。”

对汪苇杭而言,医生不只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伴随一生的生活方式。它意味着一个人要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学习和自我更新。“就像我在节目里说的那样,我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可预见的荆棘,不足以阻隔心中跃动的火苗,“能帮助到别人,我会很开心,所以我也会坚定地走下去。”

如今的博士生活同样充实而忙碌。只是在完成了高强度的学习与工作后,汪苇杭开始试着在生活中注入一些松弛感,“关于我计划的日程安排,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早上起来先去健个身,接着一上午泡在实验室,中午适当午休,做一些家务,然后下午再去工作。等晚上回来,锻炼一会儿、看会儿书,或是在社交网络上做一些科普,回复粉丝的信息。”常以“搞笑男”自居的他常常会看脱口秀演出,“喜欢听演员们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方式剖析生活,回味无穷的段子更吸引我。”

为了回复小记者们的采访,汪苇杭特意录制了一段视频。“世代学医的家庭背景,从小给了我很多正面的影响,我一直觉得医护人员是非常伟大的;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我是由衷地喜欢这个职业。”他在视频里耐心地鼓励着小同学们,“未来如果想成为医生,第一,要好好学习,打好基础;第二,要爱护身体,积极锻炼;第三,要多阅读,拓宽视野。”

视频只有3分钟,而从择医到学医,汪苇杭已经走过了10余年。道阻且长,未来进入医院成为住院医生,他又将重新站在起点。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这句诗出自《诗经·卫风·河广》,作者眼前横亘着壮阔无涯的黄河,内心却是难抑的思乡之情。他不由得涌出奇思:“谁说黄河宽又广?一支苇筏可飞航。”志坚意笃,再无任何障碍所可阻隔。

“裘法祖老前辈说过一句话: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对于自己未来想要成为一位怎样的医生,汪苇杭曾在接受节目组采访时表示,“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医生一直是我的奋斗目标。虽然这个目标离我很远,但是我一定会按照自己的加速度一路前行。无论前路狂风骤雨,无论前路惊涛骇浪,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收到汪苇杭的视频回复后,一名小记者的妈妈通过微信向他表达了感谢。据她描述,这则视频在孩子的班上公开播放,“小朋友们都很开心,觉得备受鼓舞。”一年过去,汪苇杭仍和他们保持着联络。小朋友们为他寄去了小礼物,有被认真装裱的十字绣,还有绘制了医生模样的手工画……这些满载着憧憬的小物件,都被汪苇杭细心留存着,摆放在家中。其中有一张贺卡这样写道:“汪苇杭哥哥,你好!我有很多梦想,想当医生、特警,还有高级工程师。我还没有想好选哪一个。但不管我选择了哪一个,我都会向你学习,好好读书,认真锻炼身体,守护大家。”